- Sep 26 Fri 2008 12:19
10月4日5日表演團體名單
- Sep 26 Fri 2008 09:12
十月愛玩百變造型預告____看看大家要扮演甚麼角色__有多少獎金?
- Sep 22 Mon 2008 14:27
參加名單公告時間稍待一下
- Sep 22 Mon 2008 10:32
台中家樂福 歡樂10月天 創意市集
- Sep 18 Thu 2008 02:36
華山基金會在南方公園舉辦創意市集___招募訊息
- Sep 11 Thu 2008 08:18
文化中心12月市集時間更動
- Sep 07 Sun 2008 16:47
十月愛玩___百變人生____開始募集
- Sep 05 Fri 2008 15:49
音樂創造與再現
當年伍百暴紅時,接著一些伍百型的樂團就出現了,伍百唱腔,伍百吉他彈奏風格,甚至伍佰造型等等,就像是金字塔頂端開始向下灑落,伍佰或是china blue這個風潮不斷的被消費,直到消失(不是伍百消失,伍佰還在!),五月天也是,周杰倫也是,他們是浪頭,也算是風潮的引領者,我並不是要頌揚他們,而是要聊聊這些現象和音樂創作者之間的關係,目前國內的創作風潮算是已經打開,而創作的作品是可以聽出有個「大方向」,說大方向是比較好聽,其實就是如同我上面所講的,已經有先驅在前頭開路了,風格的延用獲許比較容易上手或是比較容易得到青睞,所以多少都會被採用,最近常聽到創作英式搖滾,還有什麼其他的忘了,說真的大家都做雷同的東西,歌詞或心情或許不一樣,但聽起來差很多嗎?(我用一個聽眾的角度問),我當初在台北聽到伍佰唱歌(還沒走紅前),覺得這歌手為何用這樣的方式唱歌!其實駐唱的歌手或是樂手很多都蠻棒的,但是卻都攏罩在一種形式下,我想有些創作人或樂手是不由自主的走近這個罩子裡,有些人卻堅持不靠近;有些人做的是創造,有些人做的是再現,都有其價值性,我舉個再現的例子:麵包車,她們的音樂源自於台灣民謠,改編,重新詮釋,我想,這跟現在所講的cover(copy),是有所不同,這些樂手在再現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音樂的看法與想法,讓音樂呈現一種新的風貌,跟cover樂團的目標:做得一模一樣,是兩件不同的事情,再現跟複製(cover/copy),讓各位喜愛音樂的朋友思考思考,當然有機會現場聆聽會比較容易感受她們詮釋的意圖與想法.
回到創造,現在要說完全的創造,恐怕是沒有,那個可以輕易創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如果全世界只有兩個樂團,你一個我一個,那只有幾種可能:1.你紅 2.我紅 3.我們都走紅 4.我們都沒走紅 (我實在不太喜歡用紅這個字眼來描述,不過便於了解還是用了),看看竟然有四分之一的機會,但是放大1000倍呢?